龙年除夕, 徐汇区“汇享福”长者食堂里忙得热火朝天,有个经理模样的男子亲自动手, 忙着为“长者日托服务中心” 配送午餐, 餐盒里挺丰富———笋干烧肉、红烧鱼块、四喜烤麸、番茄炒蛋、蘑菇菜心、烂糊肉丝。 他特地关照服务员打菜时多添点红烧肉, 欲让老寿星们吃得更开心。
循声望去,发现他酷似当年的老同学,我却不敢相认,毕竟40多年没见了, 认错了, 很尴尬。 少顷,有个大嗓门的女服务员喊他:“老秦,今天总共要送多少客饭? ”我低声问道:“这位师傅姓秦? ”女服务员点头称是。
于是,我壮着胆上前拍拍他肩胛:“你就是秦同学吧?除夕相逢太有缘了!”对方一愣,问我是不是老卢湾某弄堂里的,我连连摇头,便自报家门说是当年机电一局技校的老同学。他盯着我审视了几分钟, 一拍巴掌笑出了声:“想起来了,你是学机修钳工的。”两双大手紧紧相握,两个老男人差点抹泪了。“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在寻访老同学, 工厂下岗、老宅动迁又让我像断了线的风筝。 大年夜居然遇见老同学,太开心了。”他激动得要与我“熊抱”了。
正是午餐时分,社区长者食堂里顾客盈门, 他忙得手脚不停,朝我报出了他的手机号,他歉然一笑:“实在没工夫细聊,忙过午餐又要准备年夜饭了,让社区里的留守老人们今晚大团圆。 ”话音未落,他匆匆地驾车上了路,赶往“长者日托服务中心”去送餐,欲让老人们吃得更暖心……
望着他的背影,不禁穿越回到1976年4月———80多个少男少女前往机电一局技校报到,秦同学被分配在7601班的车工组。那时候,他既黑又瘦,手舞足蹈地以“浦东锣鼓书”来逗乐大家,于是被昵称为“小猴子”。 当时有句时髦口号是“学会车钳刨,天下到处跑”,他“半工半读”悟性不低, 硬是把C620车床“玩”得驾轻就熟,能把梯形螺杆“车”得一丝不苟,能把椭圆球体“剥” 得锃光瓦亮……两年后顺利毕业,同学们各奔东西,他去了某电焊条厂当了拉丝工,整天灰头土脸,一手好“车”技却无用武之地,可惜了。
没过几年,他又被“下岗”大潮卷离了车间,无奈之际就在街边摆摊挣钱养家糊口。后来凭着一股子机灵劲,他被选派到某机关当了不占编的合同工,吃得起苦、受得了委屈,一直干到63岁才退休,他现在的养老金高过老单位的车间主任。
都说是“猴子屁股坐不住”,退休后他又闲不住了,几经招投标考核,又承包了6家社区长者食堂,还把助老惠民的生意做到了莘庄、七宝社区。 他抱怨现在根本睡不成懒觉,每天一睁开眼睛, 他就赶到各家食堂验货、查卫生, 张口闭口全都是食品卫生、 消防安全……让他最开心的, 就是所主管的食堂还登过报、上过电视新闻!
牛皮可不是吹的。 你瞧,他一手操办的社区团圆饭,居然吸引着央视记者赶来采访,当年那个缺乏自信下岗杂务工如今面对电视镜头却是信心满满……蛇年初一,他点开刚刚被拉入的老同学群, 连连拱手拜年:“我和老同学们中断联系40多年,实在是想煞大家啦。 等到元宵节,我邀请大家一起团聚,听我来说说这些年所尝到的酸甜苦辣……”话语间,他依旧猴劲十足,这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除夕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