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制定科学合理的支持政策与考核机制,鼓励科研人员聚焦前沿、前期研究,勇于探索。
“上海需要更积极的人才政策”
“徐汇区2025年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将会和游戏产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样来自游戏行业的胡睿代表表示, 对于游戏产业在徐汇的发展,自己信心满满。随着游戏与人工智能等科技产业跨界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 上海需要更积极的人才政策,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能效。
胡睿建议, 应进一步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推动高等院校与产业、企业建立起更深度的校企联合、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与企业互动,进行产教融合方面的实践,以便就业时能更好地匹配产业、企业需求。
胡睿还对外国人来华工作的相关便利政策提出了建议。胡睿认为,随着业务不断出海, 不少游戏企业对国际化业务的人才需求明显。但游戏、人工智能产业等所需要的应用类人才工作签证办理时间较长,能否提高相关证件的办理效率?同时,胡睿还建议,通过整合政策资源和健全服务机制,解决语言、托育、就医等外籍人才在沪生活的关键小事,“让外籍人才愿意来,来得了,留得住”。
“加大对社区商业的扶持力度”
在两会上, 文旅商体展的融合发展也是代表们关注的议题。 徐汇区不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还频频“出圈”,从西岸的“天选打工人草坪”,到武康大楼,徐汇频频成为“顶流”。
在胡晓丽代表眼中, 这些都是一个城市魅力的展现。“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我们可以通过城市的温度和魅力来构建当下的确定性,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
徐汇区武康路—安福路街区是有名的纳税亿元街区,170余家沿街商铺营造出鲜活的“上海招牌”。胡晓丽代表以自己“城市行走”的亲身感受提出,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商业的扶持力度,“小街小巷也可以锻造出‘亿元街区’,我们不仅要经济效益,还要看到这些社区商业能让人感受到温暖、活力,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的底色。 ”

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徐汇代表团关注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