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永娟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1月15日下午,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徐汇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代表们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为上海的发展建言献策。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要有容错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 上海启动运行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未来产业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对此,刘伟代表认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对于释放创新潜力非常重要,但对于国资来说,投资不应该看单个项目的成败,而应该看整体的长期收益率,要有一定的容错机制。“当初,就是上海市科委提供的10万元无息贷款,让米哈游从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成长为年纳税达10亿元的游戏企业。 ”
对此,田禾代表也有类似建议。 田禾代表认为,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首先要深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的布局,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与重大交叉领域的研究,加大对长周期、原创性,尤其是非共识研究的支持力度,致力于解决源头和底层的技术问题,要遵循科学研究发展的规律, (下转第2版)

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徐汇代表团关注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