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刘彻》是上海京剧院为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精心创排的新编历史剧。 讲述了西汉初年匈奴屡犯边境, 汉朝为求民族和睦、家国安宁,先后六次派遣宗室女前往和亲。 然匈奴屡屡毁盟入侵,劫取粮帛、屠戮百姓。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刚毅果决,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旨派霍去病、 张骞出征河西抗击匈奴的故事。
该剧秉承连接历史、 关照现实的创作宗旨, 情节紧凑而富有张力,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代君王刘彻, 在抗击匈奴中霍去病深入敌方、张骞战败、丞相公孙弘病故等关键时刻, 如何面对重重压力, 以其雄才大略与群臣共同商讨对策越过艰难, 与张骞等二度率使团出使西域,最终以“打得一仗胜,赢得百年安”的政治谋略,实现了和谐万邦的宏大夙愿。
该剧赓续“上京”创作风格,表演形式不拘泥于流派行当界限,而是以人物出发,在舞台上呈现融合厚重的汉文化与京剧艺术独有的美学追求,创造出既大气又简约的整体风格,在假定性的空间中展开 一幅写意的大汉盛世地图。
剧中有两场重头戏, 一是丞相公孙弘私自放国库粮仓救济山东灾民, 在病入膏肓时被武帝召见,当他抖出“有意不呈报武帝,是为陛下担当罪名”、最后猝死宫中而使武帝得知真相后为公孙弘对自己忠心耿耿而内疚; 另一是张骞战败被打入死牢, 其陛下所赐之佩剑交由夫人面交陛下、刘彻来到死牢询问战败详情后原谅张骞并再次赠剑、 君臣共商谋略再征匈奴……两场戏突破传统叙事框架, 注重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与复杂人际关系。 用刘彻、 公孙弘、 张骞等角色的心理深度与情感变化成为剧情推动的核心动力, 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武帝在强家国、靖边患、通万邦过程中的治国方略、果敢豪迈,以及与张骞、公孙弘、霍去病等重臣良将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与思想碰撞。尤其在角色塑造上, 梅花奖得主、余派老生傅希如扮演的刘彻,巧妙融汇京剧老生、武生、小生各流派特色, 赋予人物鲜明个性和精彩唱腔,将汉武帝英武、硬朗的气质以及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却跌宕起伏的情绪,描绘得入木三分;而一轮接一轮情绪激昂的极高唱功,不时博得戏迷们阵阵掌声。
值得一提的是, 该剧以汉元素凸显历史特征, 舞台设计追求写意风格, 布景简约而不失时空转换之灵动, 三块可移动平台让观众有时而拉近、 时而放远之镜头般感受, 突破了传统舞台呈现方式, 从而更好地凸显了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
一幅写意的大汉地图
--观新编历史京剧《武帝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