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三把钥匙是: 字母、数字、音符。 学工科的我在电信设备三厂设计产品和编制工艺,与数字“相伴”了11年;在中国通信服务上海公司编辑企业报,与文字“相恋”了28年;退休赋闲在家,与音符“相知”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综合考量之后, 最终选定柳琴作为我学习的乐器。那一刻,耳畔回响起作曲家吕其明为电影《铁道游击队》创作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那优美的旋律。 外形酷似琵琶,个头小于琵琶,音质清脆悦耳的柳琴俗称“土琵琶”,经过王惠然先生四弦高音的改革,结束了柳琴仅用于戏曲伴奏的历史,登上了独奏、伴奏的舞台,填补了我国民族乐队中缺乏高音弹拨乐器的空白。
第一次见到我的那把崭新的柳琴,是教授我学琴的张老师从刚进货的八把柳琴中为我精挑细选的这一把。 想到它将要如影随形陪伴我的后半生,禁不住就有些小激动。 整个夏季近四个月,我基本上都是在美妙的学琴体验中度过的。 每周一次上课后回到家里,我像着了魔似的,雷打不动调到练琴“频道”,反复操练力求熟能生巧。 然而欲速则不达,毕竟年过花甲,力不从心了,高强度练琴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有时候手指按音和拨弦手腕用力过猛或点位欠准而断弦“熄火”。 换上新弦,调准音调,继续练习。枯燥乏味的日复一日,渐生“何时才是尽头”之感,甚至冒出了半途而废、打退堂鼓的念头。 恰在此时,张老师引领我进入了带有旋律性的音阶练习阶段,她还提示我,老年人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练习约一个半小时即可。 由王惠然编曲的《小白猪,快快跑》《小白鹅》等节奏明快、 活泼诙谐的练习曲, 让我找到了学琴的乐趣,越弹越有劲。
当进入“轮与长轮” 的练习阶段时,倏忽发现原来呀柳琴曲还有这么丰富的表现技巧。 所谓“轮”,就是指极快的连续弹挑,而“长轮” 就是时值较长的轮。 张老师言简意赅“敲黑板,划重点”: 不要急于求成,快速演奏收放自如须通过慢练达到要求,开始弹奏的速度肯定慢,但在长时间练习中能不断巩固正确的演奏方法。 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取得进步, 奏出又快又匀的“轮”。 据此,我下功夫练习“轮与长轮”,有时晚间散步时,右手腕不由自主地小幅度快速摆动。 我把刚学会的轮“现炒现卖”融入《我爱北京天安门》《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以及舞剧《白毛女》中的《扎红头绳》的弹奏中, 让乐曲旋律更悦耳,音色更优美,情感更丰满。
冰弦轻颤, 月华听曲。往后的余生中,能有柳琴相伴,独自弹奏,静心赏乐,享受美好, 这是一件多么惬意、舒心的乐事哟。

- 标题导航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