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冯赟 图/资料
在龙华会商业街的一角,面对龙华寺,玛丽扫了扫墙上粘贴的AR互动海报,在手机屏幕中输入自己的新年愿望。 按下“放飞”键,这份心愿也伴随着虚拟的“孔明灯”,放飞在徐汇的上空……
2019年,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玛丽乘上飞往中国上海的飞机, 面对即将开始一场求学的“旅程”,她既紧张又期待。 如今, 她已经是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专业的大四学生。
玛丽的家乡在哈萨克斯坦北部,一个名为科斯塔奈的城市。“从我的家乡来到上海,需要辗转汽车、火车、飞机三种交通工具,耗时两天一夜。 因为来回路途较远, 所以我在上海学习期间没有回去过。 ”玛丽说道。
然而在求学的旅途中, 玛丽却不感觉孤独,她不仅学习了新知识、结识了中国朋友, 还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 感受到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谈及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最为喜欢的节日,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春节。
“在我的家乡也有春节,叫做纳乌鲁斯节(Nauryz)。 在每年春分日那天,大家会举办赛马、猎鹰、弹唱等活动用以纪念春天的开始。 ”玛丽介绍道。
虽然两国“春节”的习俗大有不同,但玛丽觉得,每个国家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是相同的。“在中国的春节,我也参加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我最喜欢的就是观看舞龙舞狮表演……”一谈起春节,玛丽就像打开了话匣子。 以往春节,她都会与朋友一起度过:逛庙会、看春晚、吃年夜饭……这些都是她留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记忆。
而今年,即将毕业回国的玛丽则希望度过一个不同往常的春节。 先前,玛丽的朋友为她推荐过龙华周边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并告诉她在一些老上海的传统年俗里,过年期间到庙中祈福后,都会去吃一碗热腾腾的素面;同时,玛丽了解到今年是中国的龙年,于是在这个假期,她决定做一回“老上海”,踏上这场寻新春之旅。
在龙华寺中,玛丽收到了“新年福字”礼包,她开心地询问工作人员:“我是不是应该倒过来贴? 毕竟福‘倒’,福到。”在龙华会的商业街上,她扫了墙面上粘贴的AR新春活动二维码, 将自己的新春愿望写进“孔明灯”中;在素斋馆,她品尝了鲜美的素面,并为朋友老师挑选印有“龙天祯祥”的文创礼物;在龙华广场上,她拍下近期火爆的龙华璀璨灯光发送给亲朋好友,并送上自己的祝福……
对于玛丽来说,中国是自己从小向往的国家。“我从小时候学习舞蹈,我的舞蹈老师也会为我们播放一些中国古典舞、少数民族舞蹈的视频。 当时我就被这些美丽的舞蹈所吸引, 我很喜欢中国的舞蹈, 也特别想来中国看一看。”玛丽回忆道。因此,当得知自己有机会出国学习时, 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
从一句中文都不会,到如今可以与同学老师用中文流利地沟通;从只能在书籍网络中了解中国, 再到如今生活在中国。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中、在品尝传统美食中、在游览名胜古迹中,玛丽心中的“中国”形象变得更加真实、更有生命力,也更有魅力。
虽然生活在徐汇, 但由于学业繁忙,玛丽并没有机会好好欣赏过徐汇的角角落落。 关于新年的愿望,玛丽说她想重新走一走徐汇、 去更多的地方看看,用自己的双眼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文历史,用自己的双脚感受山海湖泊,为自己的留学生活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