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协和双语培明中学 严凌瀚
人们常常把灯视作“人类的朋友”。 放置在我书桌上的台灯换了多个,白炽灯、节能灯、“小米”灯等,一盏比一盏强,有的还是触碰式的。在灯光的陪伴下,我读完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写出了一篇篇作文。在灯光的陪伴下,我的英语和各科成绩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灯一直陪伴着我的学习生涯。
一次慈祥、和蔼的外公来看望我母亲, 谈起1969年下乡时他来到黑龙江的一个小山村。 当时农村很贫穷,许多山村都不通电。 知识青年劳动归来,不顾一天的劳累,借着暗淡的煤油灯灯光学文化,读小说,写通讯,出黑板报。 突然一阵风吹来,灯灭了,油也耗尽了。 他们只得躺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学文化。 尽管那时候条件很艰苦, 但我外公学习的热情很高,常常攻读到深夜。 书改变了他的命运。回城后他通过上夜大学完成了大学学业,后来成了一名记者。 是啊,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比我外公那时强多了, 不用再为灯光的事而发愁了,学习劲头应该比外公更足,成绩应该更好!
灯也是一个城市的标志。 三十年前浦东许多地方还是农村, 道路泥泞,矮矮的平房。 一到晚上一片漆黑。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 高楼林立,地铁纵横,人流如织,一片繁荣景象。 入夜灯火通明,璀璨无比。 过节时,家家户户彩灯高挂,喜气洋洋。 这里简直成了不夜城。
从生活中的灯联想到另一种灯,这就是人生的信仰之灯。 黄宝妹年轻时是纺织厂的一名挡车工,她创造了全国高产优质的纪录,被谢晋导演拍成电影《黄宝妹》。在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 在人生道路上她没有停歇,而是不断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建党百年,90岁的她荣获七一勋章。 黄宝妹说:我心中有个信仰之灯———做个共产党麾下的一名好工人、 好干部。复旦大学教授钟扬16年来奔波在空气稀缺、 海拔6千米的西藏高原,收集数以万计颗的种子,建立了种子基因库,为中国的植物多样化作出了贡献。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 钟扬说:我心中一直有个理想之灯,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啊,灯是明亮,灯是璀璨的。 有灯的地方,就有光明,就有希望! 我们还处在学生时代, 让我们在理想之灯、 信仰之灯的照耀下踔厉奋发,不断前行。
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