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倩朋
龙州路425弄12号楼的业主群里近日有一个好消息让大家纷纷点赞,他们楼的加装电梯工程可以开始施工了。
谈到这部落地的电梯, 楼里的居民感慨万千,因为楼栋位置靠近河道、高压线,加装电梯需要和河道治理、电力搬移相互协调,包括电梯施工方案、河道亲水步道的设计规划、电力搬移费用等等,所以尽管是第一批签约的楼道,但却迟迟不能开工。
居民的诉求就是工作的重心,从居民的利益出发, 凌云街道协调多个部门,数次更改设计方案, 终于在今年让电梯落地了。
今年一开年, 凌云街道提出了电梯加装“四个一批”的目标,包括电梯加装签约一批、 开工一批、交付一批以及居委书记目标责任书签约一批。 以开局就是冲刺的态度,大力推动电梯加装工程, 加梯办以及各个居委更是喊出了“五加二”“白加黑”的口号,从2月2日到4月13日,七十天时间,凌云街道加装电梯仅签约数就达到了八十台,位于全区第一, 在加梯工程上,跑出了凌云速度。
凌云街道加梯办负责人辛元平说, 这次街道在七十天的时间里,加装电梯签约数达到八十台,这个成绩是各个居委和街道上下齐心、厚积薄发的结果, 他们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法。
电梯加装最大的困难是居民心理上的顾虑, 各个居委将基层党建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深入居民家中, 了解居民需求, 并且引入了第三方力量, 从电梯加装的各个技术角度为居民答疑解惑,消除居民的顾虑,让居民装得明白、用得放心。
解决了居民心中的顾虑后,还有一个实际问题, 那就是费用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凌云街道提出了“3+1”项解决方案,第一是金融解决方案, 除了向居民介绍公积金
贷款方案外,还与中国银行携手,为居民提供低息加梯贷款。第二是子女助力,考虑到加梯楼宇内老年居民比较多,加梯办工作人员积极与老人子女协调, 解答相关政策,用子女的公积金帮助老人完成加梯愿望。第三是互助协作,对于确实有经济困难的家庭,将家庭的困难放在明面上讲,通过邻里互助、电梯公司让利等方式,助力电梯落地。 未来凌云街道还将提供第四套解决方案,那就是组建加梯基金会,对困难人群进行帮扶。居民的问题解决了, 费用的问题解决了, 对于大部分楼道, 电梯就可以顺利开始施工了, 不过对于部分楼道, 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硬件条件有限, 难以施工, 有些是靠河道的, 有些是沿街的, 有些靠近水电房等等。梅陇六村22号楼在加装电梯时就遇到了这一问题,电梯加装唯一的空间, 紧靠配电房,不符合电梯安全运行要求, 但是楼道内居民加装电梯意愿强烈, 考虑到应装尽装的要求, 加梯办积极和施工方协调, 通过调整加梯材质,达到了安全要求。 像这样的楼道还有很多, 凌云街道对难加装的楼道进行攻坚克难, 遇难不退缩, 主动和各部门协调, 请各个委办局、业务单位做评估, 让一批难加装的电梯得以落地。
电梯落地了, 后续的监管也要跟得上, 凌云街道加装电梯实行全过程监管, 除了加梯公司聘请的监理, 街道还出资聘请了两个专业监理单位, 对监理进行监管, 落实监理职责。 同时对低楼层居民诉求早期进行了解, 进行改善, 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电梯运行后的接管也是加梯的一项重要工作, 凌云街道要求每部电梯预留维保资金, 同时把电梯纳入物业管理的一部分, 街道加梯办高度关注每一台电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为之全力以赴。

七十天签约八十台
凌云街道加梯工作按下“提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