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甲乳疝外科主任 樊友本
近日,来自江苏的王女士(化姓)在半年前出现胸部肋骨疼痛, 后来在臀部、大腿处也出现疼痛症状,伴有身高变矮4cm。 曾在外院进行CT检查提示“肋骨骨折”,PET/CT 怀疑“多发性骨髓瘤”,并进行了骨髓穿刺和活检。 但是做了一串繁琐检查, 患者王女士的病因还没找到, 这可把王女士给愁坏了……
心急如焚的王女士慕名前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甲乳疝外科樊友本主任门诊就诊。基于多年丰富的诊治经验,樊友本主任首先立即让王女士进行甲状旁腺素和血钙检查。初筛验血发现,患者王女士的甲状旁腺素(PTH) 高达838.9pg/ml(正常参考值为15-65pg/ml),血钙3.2mmol/L也高于正常水平(正常值2.08-2.60mmol/L)。 结合颈部超声检查发现,患者左侧甲状腺腺体内存在实性肿块, 考虑为“甲状旁腺肿瘤”。 经核医学科检查发现,甲状旁腺显像+颈胸部SPECT/CT显像提示左叶甲状腺上极占位, 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另外,腹部超声检查显示,患者存在双肾小结石。 骨密度检查显示,王女士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经过一番抽丝剥茧后,王女士的病因终于“水落石出”———左上甲状旁腺肿瘤、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同时伴有全身严重骨质疏松症、棕色瘤、肋骨脆性骨折、肾结石。
据甲乳疝外科樊友本教授介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通常是由于甲状旁腺组织原发病变(如增生、腺瘤,偶尔癌)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症状变化多端又不特异,累及机体的不同系统, 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候群,包括骨关节痛、腰椎疼痛、骨质疏松、甚至骨多发性囊肿形成、反复发作的难治性肾结石、乏力失眠、精神改变、 甚至少见的消化性溃疡和胰腺炎等。 甲状旁腺腺体虽小,正常仅约绿豆大小,但作用可不小,发病后由于肿块往往不大,隐藏在颈部甲状腺后方,症状不在颈部,也不特异,临床上很容易误诊误治。
樊主任提醒,“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不明原因的高钙血症、不明原因肾结石、较严重骨质疏松骨痛,务必先要排除患者是否患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可能。 如不加以重视,按照疾病表象所见进行反复治疗,往往事倍功半,治标不治本,拖延久了甚至还会耽误治疗。 ”
甲乳疝外科樊友本主任团队为患者王女士切除病损的甲状旁腺, 术后检查甲状旁腺激素和血钙指标迅速恢复正常, 精准手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春节刚过,市六医院甲乳疝外科已为1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既有甲状旁腺良性肿瘤,也有少见的甲状旁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均康复良好。

原来竟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惹的祸
高钙血症、严重骨质疏松、肾结石、多发性骨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