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姚丽敏 通讯员 冯颖 图/资料
“感谢您志愿者,感谢上海中山医院,在危难时刻,区域封控情况下,为病人网上配药,免费送药上门,解决了病人急需用药的问题。 ”家住徐汇区斜土路街道大木小区的郑先生求诊当天下午就拿到了中山志愿者“闪送”的药品,他的感谢短信也是“云端”义诊患者的共同心声。
为更好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劳动节期间除门诊照常开诊外,还连续两天开展了中山医院互联网医院“云端” 义诊活动。 由医院樊嘉院士、汪昕教授、葛均波院士领衔,来自中山医院38个科室58个专家团队,包括副院长阎作勤、周俭、顾建英、钱菊英专家团队,近百位医生“云端”为患者答疑解惑,科主任率领的专家团队占比超50%。
48岁王先生三年前在樊嘉院士门诊被确诊为巨块型肝癌,肿瘤直径达18x10厘米,无法进行手术切除。 三年来该患者在中山医院做了十余次介入和微波消融手术并联合索拉非尼靶向治疗。 王先生近期感到腹部胀痛, 在义诊活动中,樊院士通过“云端”连线了解了王先生的病情,并通过读片找到了症结。 樊院士告诉王先生之前的治疗疗效显著,但是液化坏死的巨大肿瘤占位效应明显,是导致他出现腹部胀痛的主要原因。 樊院士建议王先生近期来院治疗,并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有望将三年前不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进行手术切除。
黄女士是一位年纪较轻的肿瘤患者,目前处于化疗和靶向治疗中。 一个多月前黄女士出现四肢麻木瘙痒,且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甚至最近几天基本睡不着。 义诊中,神经内科汪昕教授根据患者症状及用药史,考虑黄女士为药物性周围神经病可能大。“不用紧张,这是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症治疗后多数病人都会有所好转。 ”汪昕教授识别到患者焦虑情绪后,仔细为患者分析病情,并建议她尽快进行肌电图检查,也提出了营养神经和抗神经痛的用药建议;同时汪教授还提醒黄女士要将自己的症状及时告知肿瘤科医生,“多管齐下”免除病痛困扰。
年逾古稀的杨阿婆患有冠心病三支病变,平日里常反复发作心绞痛,严重时还会突发心梗、心衰,随时会有猝死风险。 义诊当天,葛均波院士仔细询问了患者病情,对她的冠脉造影图像及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后表示:“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 在考虑到她的年龄后,我觉得可以尝试为她做心脏介入手术, 但是否选择这种手术方式,需要让患者和家属都对其有清楚的了解。 作为医生,我们要多为患者
作全方位考虑, 尽可能给他
们一个最优方案。”
患者及家属听
了葛院士的
耐心解答
后当即表
态:“我们相 信葛院士,无论结果如何, 我们都想试一次。”此次,中山医
院“云端”义诊活动共接诊近三千位患者, 为了让药品及时送达患者手中, 中山医院药剂科党支部率先发起动员,在党委支持下,各科党员纷纷志愿加入义诊活动药品配送的队伍。短短数小时,近百位党员志愿者、31部车集结完毕,38支药品“闪送”小分队准备就绪。
5月2日、3日下午一点半,党员志愿者在西院区门诊2楼药房集合,根据当天的配送量分配好任务出发。 党委副书记李耘在出发前慰问了志愿者们,并叮嘱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充分与患者沟通,确保药品送达。
“我们大家会根据配送地址做好行程规划,也做好防护措施,安全高效地把每一单药品送到患者手中!”志愿者说道。“我们没有私家车,近距离的我们来!”送药队伍里还有5位“骑行小哥” 和2位步行的志愿者。两天里,志愿者们共完成送药近400单,平均每支小队10单。
今年恰逢中山医院建院85周年,八十五载中山,便民于“云端”。 据悉,为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中山医院已于“五一” 假期后全面恢复所有类型门诊服务,住院诊疗服务已陆续全面恢复。 在这特殊时期,广大医务人员用坚守“过节”,用光荣劳动和无私奉献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和“一切为了病人”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