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厨卫成套改造项目


厨卫成套改造项目

文/ 记者 姚丽敏 图/资料
秋日的阳光下,漕河泾街道龙华西路309弄小区5号楼洋溢着暖暖的烟火气:衣架上晾晒着居民们刚洗完的衣物,随风摇摆;楼道里,饭菜的香味交织在了一起;还有那盆栽里不知名的花儿盛放着,为花架增添了一份色彩。 而这样的烟火气,不久之后随着旧改工程的完工,也将蔓延到309弄小区的其他楼栋中。
“房间”给“拆”了,他们却额手相庆
龙华西路309弄小区建造于1956年,至今已有62年历史,共有3栋,6个门牌号,84户居民。 华富居民区书记张华向记者展示了在对小区进行大调研时拍摄的照片,墙体开裂、楼顶失修、屋内漏水、管道锈蚀,令人触目惊心。 更大的矛盾在于部分户型没有独立厨卫,生活极其不便。
经过多次实地走访,倾听居民呼声,今年小区终于启动了厨卫成套改造项目。 原本不成套的老房,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居民增加出单独厨卫的空间? 这样的工程本就无异于“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而且由于当时住房紧张,309弄小区作为单位福利分房,一个单元里最多的时候住着一家几代人,这导致了一楼的居民大多将天井进行了改建,作为居住使用,有的居民的婚房甚至就是在这小小的天井里。 破墙开门、开窗的比比皆是。
根据法律法规,这些自搭自建的“房间”都属于违法建筑,而随着项目的进行,这些违法建筑都需要进行拆除。 不给居民增加面积,还要拆居民的“房间”,居民们会同意吗? 张华告诉记者,在进行征询时,其实他已经做到心里有底,“首先居民对于改造的愿望更加迫切,其次在改造的过程中,居民看到小区整体正在变美,也愿意配合。 当然,最后也是出于居民对我们前期工作的肯定,所以他们愿意相信我们。 ”
城市更新再破冰,签约拆违实现“双百”
张华口中的“前期工作”说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有的居民觉得补偿不合理、有的居民对空间分割有意见、有的居民对设计方案有想法……这些张华都碰到过。 好在在改造过程中,不仅有街道旧改工作领导小组的支持,设计师、施工方、物业、业委会、居委还成立了联合工作组,甚至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群策群力,一户一户地去沟通,去协调,有的时候一户人家要跑上十几次。
“有些想法我们还是从居民那里得到的灵感。 ”联合工作小组成员罗莹介绍道, 由于楼上楼下的户型不同,起初碰到了楼上居民的卫生间位于楼下居民的客厅正上方的情况,“你坐在客厅, 头上顶着两个抽水马桶,心里是要膈应的。 ”对于居民的想法,罗莹表示,工作小组也非常理解,可是设计师也想不到好的方法解决。 还是一位有设计经验的居民给出了双L型格局的思路,让设计师茅塞顿开。 这个设计思路还被拷贝到了其他楼栋相似的户型中,获得了一致好评。
“我们劝阿姨爷叔,房间弄得那么漂亮了,天井总不能还是破破烂烂的,反正现在也不住人了,都是堆堆杂物用的, 顺道一起改造了吧, 这样里里外外都是新的了。 ”正是出于对工作小组的信任,工作小组的建议阿姨爷叔们也都听得进,最终实现了拆建并举,309弄小区的改造项目不仅实现了100%的签约成套改造, 还在改造过程中完成了100%的违法建筑拆除。
旧改不仅让他们有了独立煤卫, 房子还变“大”了
在近日拿到“新房”钥匙的,还有漕河泾街道康健路100弄小区20号楼的居民们。 康健路100弄20号、40-42号均为5层住宅楼,共有居民112户,其中年纪最大的居民已近90岁高龄。 由于历史原因,老旧住房内走廊狭窄,设施陈旧,居民常年面临“如厕难、洗浴难、烧饭难”的困难,群众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强烈。
居委书记周慧琼是个八零后的姑娘, 四年前来到这片居民区,她告诉记者,居民区的“原住民”大多都是老年人, 还有部分是将房屋出租出去的,“租客对房子肯定不像自己家的那么爱惜,这里的煤卫原本都是两三户人家合用的,租客与‘原住民’生活习惯也不一样,肯定是会有摩擦的。 ”其中矛盾最多的就是噪音和环境卫生了。
“现在好了,马上我把防盗门装起来,这里做一个55厘米宽度的台面放煤气灶,就有一个开放式的厨房了。 ”记者到时, 恰逢底楼的居民黄阿姨回来查看装修进度。 虽然改造后她家的卫生间还是放在了“贴扩建”出来的走道另一侧,但是终于是有自家的独立煤卫了。 更何况在“贴扩建”的模式下,她家还增加了一点面积。 黄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是100弄的“老土地”了,在这里她从花季少女住到如今退休的年纪,“最多时这套房子里同时住着三代人,洗手间排队是常有的事情,夏天我们都拿个澡盆装点水自己家里洗洗, 冬天要跑到公共浴室去洗。 厨房间烧饭都是背靠背肩碰肩,走道里地上脏兮兮的。 ” 如今看着房屋一点一点发生的变化,她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旧改工作作为“天下第一难”,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方案设计是重中之重,是说服居民的第一材料。为了满足居民的改造需求,设计团队做到“一户一图纸一方案”。不仅以重新扩建布局的方式给居民更大空间, 重新规划室内公共空间的布局, 来满足每户居民都能拥有独立的厨卫设施。设计还兼顾防火安全、卫生防疫、环境舒适、节约能耗、抗震设防适当提高等重要原则。
由于房屋设计图形似“凹”字。 漕河泾街道旧改工作小组、 社管办工作人员傅旭介绍,“这次改造,设计师在‘凹’字上做文章,扩建楼房凹进去的部分,释放出的一部分增量面积, 正好用来给住户做独立卫生间, 每家基本上都分摊到3平方米以上的建筑面积。 ”
全情投入全力以赴, 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旧住房改造是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贯彻人民城市理念、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是城市有机更新、社区品质提升的重大机遇。
如何让“老居民”享受到“新生活”? 近年来,漕河泾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房管局的牵头、参与和支持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好《徐汇区关于旧住房改造“三年决战”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漕河泾街道秉持“旧改工作在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 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的思路,牵头区职能部门、产权单位、居民区等成立临时党支部,探索构建以临时党支部为龙头、联合工作组为中枢、社区党员为基础的组织架构,全面加强党对旧住房改造工作的领导, 为工作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临时党支部的成立,在项目推进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户居民因为家里装修不久, 感觉补偿条件与心理期待存在落差,拒不签约,甚至拒绝沟通。居民不肯出现,临时党支部成员就多次轮番上门,讲解改造方案。针对征收工作链条长、环节多的特点,为了让居民“签得放心、搬得开心”,针对居民的服务也一直到居民顺利搬迁、落实新居才算基本告结。
记者了解到, 除了目前已经完成的龙华西路309弄5号楼、康健路100弄20号楼外,龙华西路的其余两栋以及康健路100弄40-42号预计在今年11月中旬基本竣工,于年底完成交房工作。截至目前,《徐汇区关于旧住房改造“三年决战”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中对街道提出的691户目标,已顺利完成197户。两处旧改项目中累计拆除违法建筑56处,其中一楼天井16处。 接下来,漕河泾街道将继续在徐汇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指导下,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出发,切实打好旧住房改造攻坚战,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打造百年漕河泾美好生活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