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解景昇
《非遗里的中国》上海篇近日在央视CCTV-1套播出,吸引了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国家级非遗项目———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精彩亮相,不仅展示了黄道婆对中国棉纺织的伟大创新,更传递了大国工匠的时代精神。 来自徐汇区“阳光之家”和“阳光心园”的学员们利用手工棉纺织技艺制成的棉纺织作品亮相央视,不仅展现了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精妙,更体现了学员们在康复课程中取得的进步。
节目中,土布制作的文创作品受到现场嘉宾的赞赏,其中着重展示的土布包、经络锤及笔记本等产品由华泾镇“阳光心园”学员亲手制作。这些作品在节目上获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的称赞,展现出传统纺织技艺服务于当下的时尚气息与全新价值。
此次“阳光之家”和“阳光心园” 学员的棉纺织作品亮相央视, 是区残联和黄道婆纪念公园联合主办的康复课程的一次成果展示。 据悉,学员们的学习过程是分阶段的, 从基础的一锭技艺开始,逐步过渡到二锭、三锭技艺, 这样的安排既符合技艺学习的规律, 又能确保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纺线技艺外,学员们还会学习植物染色等传统技艺。 课程中,学员们在经纬纵横中训练手脑协作、 专注力和记忆力, 不仅掌握了高超的棉纺织技艺, 更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先棉”黄道婆勇于创新、爱民奉献的精神。
“康复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激励大家不断前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次学员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制作的作品荣登央视的舞台,展示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大家都很开心、很受鼓舞。”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课程中学员们了解和实践从棉花到布匹的流程,在经纬纵横中训练手脑协作、专注力和记忆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先棉黄道婆勇于创新、爱民奉献的精神,同时也促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据悉,区残联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阳光之家”和“阳光心园”等机构的康复工作,为学员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通过更多的活动和课程,让更多学员有机会了解和接触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