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 平
好多年没逛淮海路了, 书店更是久违。 那天一并让我重返,浏览了淮海路上的上海香港三联书店,为的是去相约一下老物件———“梧桐守约亦有情: 上海百年商业文明文化展”。
“三联书店”在我学生时代就听说,那时对“三联”还不知其意,直到中学时方知是“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的简称,其前身是现代新文化运动先辈邹韬奋、徐伯昕等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 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在1948年合并为“三联书店”。
在淮海路光明邨不远, 便是上海香港三联书店。 还没进门,透过玻璃橱窗,我看到了三件被誉为“海宝”级的展品:一百年前的牛奶箱,六十年前的棒冰木箱和冰桶。那只牛奶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挂在上海人家门口的,黄底黑字显示的霞飞路1567号是“可的牛奶”的原址,即今天的淮海路湖南路口, 是最早在上海生产销售的牛奶公司。 而棒冰木箱和冰桶则是五六十年代的产物,背着冰木箱敲喊、冰桶挂在自行车上走街串巷叫卖, 那斑驳的外壳上早期的棒冰包装,蕴含着许多上海人的童年记忆。
海派商业文明为何在上海出现? 上海有哪些老字号品牌延续至今? 著名作家马尚龙为这次策展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梧桐守约亦有情”。 果然,在一长条案上,布满了梧桐叶,点缀着上方的旧时月份牌和几份放大的当年的发票。 那些曼妙“美女”的经典广告形象,如同民族品牌广生行旗下产品及海报,将传统年画与流行的美女元素巧妙结合, 早早就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兼容并蓄的海派精神。 尤其一帧清末明初“端木遗风”的牌匾,为孔子弟子(子贡)留下的诚信经商之风。 因为子贡复姓端木,故而得名。 看着一片片梧桐叶,诗意化象征百年上海商业品牌故事如同飘零的梧桐,浮浮沉沉、一代一代 。
漫步三联书店,在各类图书的包围中,让人感觉现代智慧与旧时物件的柔和;精神文化与物质产品的渗透是如此和谐。看,三联版类、港台版类、店长推荐类、综合艺术类图书以及品牌类期刊等, 与老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福州路、老城厢等旧照片相映成趣;四十年代的德胜咖啡行订单、内有咖啡食物的原罐与老物件的衍生物海派文创产品等相得益彰。 怪不得当我看到大白兔奶糖各式各样的包装纸和梅林的午餐肉、番茄酱、糖水梨罐头等,我的视觉神经就立刻兴奋起来……
此次展览的展品时间跨度百年之久,涉及民生百态并涵盖广泛, 除了当年名声响亮的民族品牌, 也有延续至今的海派老字号———光明、邵万生、宝大祥、杏花楼、先施百货、国际饭店、双妹、王宝和……这些精选的展品如同时光里的真实碎片, 我们可以从中触摸那个时代的设计风尚。
在秋风送爽、梧桐渐黄的日子里,徜徉在近百件商业历史原件的收藏品中, 与其说是重新跟“老物件”相约,不如说是跟人文与历史约见。仰望它们,既是一次艺术的享受, 更是得到了这个城市文化浩瀚底蕴的滋养与馈赠。
新约“老物件” 梧桐亦有情
--观“上海百年商业文明文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