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宜修 施悦炜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生机制是什么?怎样判断风力大小?气象科学有哪些奥秘? 近日,一座微型气象博物馆闪现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社区小朋友随来随玩,通过集章打卡“小小观测员”“小小预报员”“小小播报员”“气象小玩家” 等科普项目,体验成为“小小气象员”的成长之旅。
蓝色寒潮、 黄色大雾、 红色高温……想要成为“小小预报员”,就需要了解熟悉13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生机制。 小朋友们通过“预警信号对对碰”的游戏, 将气象预警信号标识和相应发生机制进行配对,加深对气象的认识。
在绿幕演播室里,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变身为“小小播报员”,字正腔圆地念着当日的天气情况,仿佛置身于真正的演播现场,沉浸式体验天气主播是怎样播报天气的。“我未来想当一名主持人,今天不仅在摄像机前播报天气,还学到了许多气象知识,待会儿还想再体验一次!”社区的小朋友们对绿幕演播室充满了兴趣。
“气象小玩家” 板块放置了抓娃娃机, 这也是现场人气最高的活动环节。孩子们在这里排起长队, 每人有两次机会抓取“气象本象”玩偶等文创周边。
“小小观测员”板块则布置了相风铜乌、测雨器、寒暑亭等古代气象仪器相关介绍。 孩子们在了解古代气象仪器的原理后,动手拼搭气象观测设备模型“风向标”。 他们对着叶片用力吹气,模仿风刮过的场景, 风向标也跟着转动起来了!叶片转得越快,说明风力越大,通过观察风向标的转动情况, 孩子们直观地看到当天刮风的强度。
据了解,“小小气象员成长记” 系列活动由长桥街道与上海市气象局宣传科普与教育中心合作推出,“多项活动让气象科普更具趣味性, 让居民在家门口更直观、 零距离地了解到气象知识的奥秘。 ” 上海市气象局宣传科普与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巢惟忐介绍道。

气象博物馆搬进了社区体验“小小气象员”的成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