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是当今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但很多聚会总会带有一些功利性,托人办事,疏通关系,答谢回赠。 这种聚会其实很累的。
对于淡泊的人来说, 无事之约才是最好的。 三五老友围坐,品茶喝酒,谈天说地,远离闹市,想啥说啥。 这种之约,才是新朋老友间相约的初心。
苏轼被贬黄州时, 常与故交马正卿相聚。 对于处于人生低谷的苏轼来说,那种相聚是淡泊的。他还在马的鼓动下,于郊外开垦荒地数十亩,躬耕其中,东坡之名也得于此。他与田野村夫共处溪流山野之间,煮茶喝酒,不亦乐乎苦中作乐。他还喜亲手做美食,黄州鱼多个肥,他甚至专门写了一篇《煮鱼法》,记述了烹鱼的全过程。邀约别人,并无有事相求,只觉美食不能独享。沉闷的生活有了无求的聚会, 也就有了市井味的气息。
黄永玉还在凤凰的时候,也喜欢邀约三朋四友小聚。 沱江边的小茶馆,是他常去的地方。一壶茶,半壶酒,几碟小吃,三五好友,围坐一张小方桌,说古谈今,好不惬意。高兴了,喊店小二拿来笔墨,随手画一张沱江风景图。 只是那个时候,他的画不值几个钱。 若店小二有心收藏,后来肯定会卖出大价钱。
国人相聚,多半是吃吃喝喝为主。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名家名人也不例外。汪曾祺也是美食家,他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他每到一个地方, 首先就会寻找当地美食。 自己吃还不够,还会邀约他人。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遇上,就相邀。 席间除了谈论美食,几乎没有别的话题,很纯粹。
老友大郑,已经退居二线。从前在位的时候,我们很少相聚。 倒是现在,隔一段时间就会聚一次。 很多时候是去城郊,寻一处幽静的民宿小栈,先是在其小院中的室外桌边椅上坐上小半天,说说趣闻,聊聊轶事,然后必定小酌小饮。有时吃着喝着,又想起某个老友来, 立马电话告之, 闲聊便又多一人,无拘无束,无须礼节。仅此而已,感觉生活很快乐。
无事之约,除了合适的地方,也要有合适的时间。如春风拂柳时,夏荷满池间,秋桔飘香地,冬雪皑皑天。 更主要的,是要有合适的人。不能夹带有私念,也不能是有求于人才相约。
无事之约虽无一定之规, 但也是有讲究的。 比如地点,若是在城市,不能在人多鼎沸的大酒店, 背街小巷比较好。 最好是乡下,几间普通的农舍,有个小院,门前最好有一条小溪。屋檐下有几窝麻雀,门前有几棵老树,树上有几窝喜雀。四方桌上几碟小菜,一锅香喷喷的腊猪蹄, 一小壶自酿的苞谷酒,太好不过了。
无事之约, 自然就会有说不尽的话。每每散场时,大家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异口同声地说,哪天再聚。
好吧,下次。 等一个下雨天,一起去看洒落满地的桃花。

无事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