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金伟
生也有涯, 书海无涯, 只能有选择地阅读,源头古籍就成了必选。跨越几千年岁月,它们依然陶冶情操,慰藉心灵。
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草根之人惟求在先生的碎碎念里,净化蒙尘的心灵,在经典的熏习里,除去无明,增长智慧。我期待新一年《论语》之旅,是升化和回归之旅。
《论语》开篇三句反问,催人深省,时隔两千多年依然叩击心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生活的路上,总会遇到重重困难,怎么办?学习,反复操习,终生学习。与人相处久了,难免有分歧,怎么办? 欣然相待。 处事以诚,待人以诚,至诚之心待人处事,金石为开。
夫子启发我们做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君子。 哪怕人家不了解自己, 甚至误解自己, 又有什么关系呢? 君子求诸于己,不求诸于人;君子坦荡荡,小人才会常戚戚。
对人不怨恨,不生嗔心。 因为君子明白所有人世间的烦恼皆来自于自己那颗心, 烦恼在于起心动念, 了心为上,与旁人无关。 胸怀宽广若海,那些如波浪一般的烦恼皆可容纳, 微不足道。
显然,夫子追求的“君子”形象,与《老子》里的“圣人”一样,都是理想人格的化身,合于道,是觉醒的人。
李零有一书名为《丧家狗———我读〈论语〉》,书名源自于太史公《孔子世家》中的一个典故: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
面对“累累如丧家之狗”的侮辱性评论,夫子用幽默与自嘲作答:说得对啊! 说得对啊,我就是丧家狗。
夫子五十悟道知天命所在, 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 他何尝不知这个乱纷纷的时代盛行的是兵家, 是阴阳家。 然他还是去做,站在人性光辉的高度,着眼更辽远的时空践行。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条路注定坎坷, 但夫子一路学习, 到六十岁时, 任何话语都听得耳顺。 尘世间,所有遇见,都是最好的安排。 他谦虚地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他渐渐地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君子。
捧起儒学经典挖掘宝藏时, 鄙人正迈出七十周岁的门槛。 渴望在儒释道的经典里熏洗,完成一次心灵的升华,这便是回归之道。
一本书,一段光阴,细细品味。

开启经典之“旅”